🧭 引言:TikTok崛起,Facebook慌了
还记得 2018 年吗?那会儿 TikTok 刚刚在海外崛起,各路品牌、平台都还在观望。Facebook(现在叫Meta)当时就坐不住了,连夜上了个短视频 App,名字叫——Lasso。
听起来像啥?
Lasso,套索,Facebook 想用它来“套住”年轻人,特别是被 TikTok 一波一波带走的 Z 世代用户。
但是三年不到,Lasso 就被官方悄悄关停,甚至没啥人注意到。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Facebook 的 Lasso 为什么没活下来?
背后到底是产品的问题,还是整个战略跑偏了?
今天我们就从品牌主、跨境玩家、内容创作者的视角来拆一拆这个经典“短命App”的操作失误,顺便给大家提个醒:别轻易跟风烧钱。
1️⃣ 不是产品问题,是“思维失控”
Lasso 的出发点,不是基于用户需求,而是基于“竞争焦虑”。
Facebook 怕 TikTok 抢用户,于是急急忙忙“复制一版类似的产品”。
问题是:用户不是傻子,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在硬蹭别人的流量逻辑。
而且 Lasso 没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,全靠模仿,连 logo 看起来都像 TikTok 的低配版。
所以你说它能活多久?真的不奇怪。
✅【行业提醒】
产品“长得像”没问题,但逻辑要不一样。
Copy feature 可以,Copy soul 就完了。
2️⃣ 没有生态,就没办法养内容
社交类产品的“天花板”从来不靠广告砸出来的,而是靠内容生态撑起来的。
TikTok 为什么能做起来?因为有内容、有创作者、有流量循环。
反观 Lasso,没创作者、没激励机制、没社区氛围。就像你开了个广场,但没人跳广场舞,那就只是一块空地。
有博主在 Twitter 上吐槽:“我在 Lasso 上发了 5 条视频,没有点赞、没有评论,像是发在黑洞里。”
3️⃣ 不知道自己在服务谁
TikTok 早期定位很清晰:青少年内容社区 + 碎片化娱乐,专注打造轻松、魔性、好玩、适合“刷起来停不下”的内容体验。
而 Lasso 呢?
界面尴尬、定位模糊、没有风格,连推荐算法都“没灵魂”。
连美国 Z 世代都在 Reddit 上说:“Lasso 像个糟糕的副本,连滑动都不顺手。”
4️⃣ 没有“真金白银”激励 creator
TikTok 能这么快占领全球市场,一个关键点是:敢花钱。
不论是 Creator Fund、品牌合作分成,还是直播打赏、短链分佣,TikTok 给了内容创作者一个“活下去”的理由。
而 Lasso 呢?
上线一年半,不仅没广告系统,连 Creator 激励机制都没有,连个投稿排行榜都没做。
你说博主凭啥上去白白发内容?
5️⃣ Facebook 自己都放弃了它
2020年6月,Facebook 宣布关闭 Lasso,理由很官方:“为了集中资源支持 Reels 的发展”。
说白了就是:
我这个孩子(Lasso)不争气,我就去扶另一个亲儿子(Instagram Reels)。
而 Reels 成功的点也很明显:依托 Instagram 庞大的原始社交关系链 + 成熟的广告体系 + 用户习惯,比孤零零的 Lasso 自然更有生命力。
6️⃣ 广告主和品牌方,从 Lasso 这事里能学到什么?
如果你是广告主、品牌方、平台方或者内容创作者,请牢记以下几点:
- 平台不等于流量,有人看才叫平台
- 没有社区氛围的短视频产品,95%只是“内容坟场”
- 当一个平台自己都不重视内容创作者,那它离倒闭也就不远了
- 短视频平台不是你烧点广告就能带起销量的,选错平台,就是白烧钱
7️⃣ 常见误区:新平台=蓝海?别天真
很多人看到新平台上线就两眼放光:“这不就是蓝海吗?没竞争!”
说实话,有些平台看着是蓝海,实际是“死海”。
像 Lasso 这种,连平台都没有建立基本内容循环的机制,还指望品牌去投广告、达人去发内容?
这不是“占坑”,是“陪葬”。
🧠 写在最后:失败不可怕,盲目跟风才危险
Facebook 推出 Lasso 是一次失败的模仿。它失败的不是功能不全,而是 没认清自己到底在为谁服务,也没真心对待内容创作者。
对于我们这些做品牌出海、网红投放、跨境营销的人来说,最大的风险往往不是“没平台可选”,而是——
选错平台,却没及时止损。
愿每一次产品的倒下,都是我们下次选平台时的一份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