🔑 1. 你以为 LinkedIn 只是“找工作”?你太低估它了
在国内,大家提起 LinkedIn(领英),第一反应就是:
“我有账号,没用过。”
“发英文简历的平台吧?”
“猎头会在那里找人……”
但你知道吗?在做跨国生意的圈子里,LinkedIn 根本不是什么招聘网站,它是个国际版“人脉+内容+信任”平台。
尤其对出海品牌、电商卖家、MCN、独立站团队来说,LinkedIn 是低调但高效的营销利器。
不是卖广告的地方,但能帮你搞定客户、找代理、谈KOL、接资源,甚至连本地律所、支付渠道都能从这上面谈。
🎯 2. 跨国营销第一步:你想勾搭谁?
LinkedIn 的人多,事也杂。你得先想清楚,你想触达谁:
- 你是深圳做蓝牙耳机的,想找欧洲渠道商?
- 你是杭州的DTC品牌,想跟日本博主合作?
- 你是福建做速卖通的卖家,想跟中东网红合作?
✅ 不同国家的人对“职位”理解都不同。你搜“Marketing Manager”没反应,可能要搜“Head of Growth”、“Head of Acquisition”,或者干脆找“Founder”。
📌 关键词用英文,职位用变体,思维得国际。
🧠 3. 把你的 LinkedIn 主页,做成能打的个人品牌页
LinkedIn 主页不是简历,是战斗名片。
🚫 不要写“某某公司销售经理”这种没人关心的东西。
✅ 写“帮助中国品牌打入中东市场 | 可控预算的网红营销操盘手”才是有价值的定位。
☑️ 照片干净利落,有点人情味
☑️ 头图放一句 slogan 或联系方式
☑️ 简介不是流水账,而是:“我干过啥,能帮你干啥”
💡 记住:国外客户点进你页面的时间只有10秒,不想被关掉,就得秒懂你是谁。
🎯 4. 搜索功能=信息差武器
LinkedIn 的搜索不是摆设,是利器。
你想找美国的采购负责人?日本的网红经纪人?迪拜的品牌主?用关键词 + 地区 + 行业就能搞定。
💡 推荐用法:
- “fashion influencer” + “Dubai”
- “brand manager” + “cosmetics” + “Thailand”
⚠️ 想提升效率可以考虑用 Sales Navigator(付费版),可以精准筛出人群,还能标记、导出、批量维护。
📢 5. 内容运营:不是炫耀,而是建立信任
很多人说:“LinkedIn 发内容没人看。”
那是因为你写的像新闻联播。
国外的人爱看啥?
✅ 真实经历
✅ 小故事
✅ 数据经验
✅ 有干货,有态度,有人味儿
🎯 比如你可以发:
- “我们怎么把一个墨西哥美妆品牌从0做到月销10万刀(纯靠TikTok)”
- “给中东客户打样时,遇到哪些文化误区”
- “LinkedIn 上一个日本客户是怎么找到我们的”
📌 内容不用多,每周1-2条就够,关键是持续。
💬 6. 私信,不是骚扰,是破冰
别一上来就发:“您好,我是XXX,我们有XXX产品,期待合作。”
这是“垃圾消息模板”。
正确做法是:
Hello Jack, 看到您是印尼品牌X的市场负责人,我刚好最近在跟几个印尼网红做跨境合作。咱们要不要聊聊看有没有切点?
👆这种信息,有礼貌,有连接点,有提案方向,不突兀,对方才会愿意回你。
💡 一周发10条这样的消息,回复率往往在20%以上。
💰 7. 合同+付款=必须提前谈清楚
做跨境合作最怕的事:
- 没合同,被放鸽子
- 收款方式搞不清,钱打了半个月还没到账
- 汇率差+手续费,亏得不明不白
✅ 所以用像 BaoLiba 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来做“安全中间商”很关键。
你管你对接人在哪儿,说不清楚?平台来做翻译+流程托管,既保证你收到钱,也保护对方不踩雷。
📈 8. 现在做 LinkedIn,就是低成本出海的“弯道超车”
别等你同行已经在 LinkedIn 上接到全球客户,你才想起来注册账号。
早做内容、早积累人脉、早打标签——等需求来了,客户才找得到你。
LinkedIn 在国外是很主流的B2B社交平台,但在中国,做这块的人不多,这就是机会。
🏁 最后一句话:
LinkedIn,不是写给老板看的简历,而是你通往世界的门面。打得好,它就是你全球客户的入口。
别被算法限制了你的思维,出海这事儿,有时候就差一个靠谱的连接人。
你可以靠 LinkedIn 找到他,也可以在 BaoLiba 让他来找你。